人物
时段
朝代
“郑瀁” 相关资源

別集類
 谕曰自我 孝庙盛际。命以山野招徕之士。皆兼

宫衔。出入胄筵。而诸儒臣未尝有辞巽而不出者。文敬与两宋先正以赞善进善膺命。又如朴文纯与故吏参李惟泰故大宪李翔故进善 郑瀁
亦称自好者。辄于一番敦谕。出而登朝。山野之人虽有介石之操。其实即世禄之家也。其所勉膺于同庆之时。每不 (第 208H 页)
。官至龙潭县监。
姜恰号二吾堂。晋州人。性至孝。事继母尹氏。常手自秤薪爇其突。丁丑后废举入太白山。与 郑瀁
等四老偕隐。后因徵辟。官至山阴县监。
沈长世字德祖。青松人。青阳君义谦孙。性至孝。年二十。值父病。断 …… (第 117H 页)
江都。甚有劳绩。寻遭丁丑之变。不乐居都下。尝出宰荣川。甲申闻 崇祯皇帝殉社稷。益无当世志。闻洪宇定, 郑瀁,
姜恰,洪锡等隐于太白山。遂弃官同归。扁其堂曰觉今。 孝宗时一出为大邱府使。
李基卨, 李庆祺, 金敬 (第 117H 页)
是之后。两臣书牍间。皆称源流。则其壬午以后中本之改以源流者。凿凿可据矣。即今郑荐家藏本。实其祖故进善 郑瀁
所誊出。而名以集解。若使瀁之誊出。在于源流定名之后。则必无书以集解之理矣。其所谓集解者。实是源流之初 …… (第 148L 页)
是书之状。渐益绽露。又虑尹拯之所以主张者。全归虚地。今者遁院之说。公然做出。以为宣举与先正臣宋时烈及 郑瀁
会于遁岩书院时。宣举不书题目。欲名源流。而时烈谓以可名集解。又曰。其 (第 148L 页)
郑瀁
之誊出也。棨 …… (第 148L 页)
。则誊出之人。只当依其定名而书之。从其定本而誊之而已。源流之名。已定于壬午。修正之本。既出于锦山。则 郑瀁
之誊出。若在此后。何从书以集解。以此观之。集解之为源流初名者。十分较然。以宣举之互写参助于后本之源流 (第 166L 页)
所著文字之及是书者。以明是书之必出于棨也。盖棨于丁丑乱后谪居林川时。编成礼书。名曰家礼集解。其时进善 郑瀁
誊去一本。至今藏在瀁之孙荐家。此其最初本也。壬午年间。棨移居锦山。而重加编摩。写出中本。改名源流。盖 …… (第 46H 页)
不觉其说之欲巧反拙。节节破绽。无补于自庇。而徒使人觑见其奸情。诚可哀而不足责也。其说以为宣举与时烈及 郑瀁
会于遁岩书院时。宣举不书题目。欲名源流。而时烈谓以可名集解。又曰。当瀁之誊出。棨已死矣。盖其意以为瀁 (第 46L 页)
  

司御逊愚洪公墓碣
公讳锡字公叙。号逊愚。少师事清阴金文正先生。丁丑之难。先生自南汉痛哭归福州。公亦慨然有蹈海之志。会丁父忧。及吉即弃科业。抱经入深山。遂卜地于太白之春阳洞。与姜恰, 郑瀁,
洪宇定,沈长世诸公为友。士大夫高其风节。拟之四皓。杜门读书。若将终身。己亥金公寿恒白 上曰。臣祖尚宪 (第 151H 页)
  
大王大妃传教
大王大妃传教曰。大臣所奏。事体得当矣。追念平昔。忠敬笃至之性。谨慎谦约之行。仰邀 累朝礼遇之隆。而在廷之所共钦叹者也。今日宗社之赖之。莫非积善馀庆。则崇报之意。尤当如何。(癸亥十月。贞简之谥颁下。而以未称实德。甲子七月。大臣特请改谥。故有是 教。)
改谥 筵奏(领相赵斗淳。右相任百经。)
臣等奉承 慈教。退阅已议谥之谥状。则曹好益, 郑瀁
之曾经进善。金就文,金义贞之道义成就。任圣皋之临难树立。俱合据其本领。用示表奖之典。令弘文馆改定以入 (第 597H 页)
挤掇不置。示以引挽之诚。责以义分之严。则亦何至坚拒固让。终孤 圣朝之美意也哉。如向来徐元履,尹舜举, 郑瀁
诸人。皆用荐者进。而既出之后。随地供职未闻。只居凡冗而必辞清路也。向数人者。要亦 国之善士。而或已身 (第 218L 页)
涉烦猥。尤增死罪。盖臣自幼时。出入于故文忠公俞棨之门。习闻家礼源流是其谪居林川时所编矣。近又闻故进善 郑瀁
家。有棨所 (第 70H 页)
折及尹拯背师颠末。疏略曰臣自幼时出入故文忠公俞棨之门。习闻家礼源流是其谪居林川时所编矣。近又闻故进善 郑瀁
家有棨所编家礼集解五册。臣取而见之。是实源流初本也。瀁之印章宛然。必是当初所誊出者。未知改名源流。在 (第 178H 页)
有疑难之礼。必俟公而正焉。慎独斋金先生。与公友善。凡于去就之际。必相咨访。游公之门而问学者。如故掌令 郑瀁,
进善申硕蕃,参议李惕然诸公。皆为闻人焉。及寝疾。子弟将迎医。公谢曰。以尼父之圣。晦翁之贤。寿不过七十 (第 494L 页)
弟才学过我。使假之年。其进不可量。外舅参判公丁卯伏节士也。亦亟称君才高行勤。他日必有名于世。其友乌川 郑瀁
特加亲爱。至以死生相托。亦足以见君之大略。然而卒乃志屈于命德。不充其资而止于斯也。惜哉。君娶镇川宋氏 (第 30H 页)
至于结婚。而慎斋公则公益敦世好。视先君子。有同一家。而独宋相时烈。不能通知两公意。不快于公。而松江孙 郑瀁。
凭藉修郤。故诸公会鹤山寺。撰定牛溪先生年谱时。宋相欲去卞诬疏。其意不但摈公。不欲置斯文之列。盖公疏既 (第 368H 页)
曾不把杯。告诀今日。手酌满杯。思尝时果。今始品陈。痛矣痛矣。汝其歆格。
祭李伯言文
庚寅三月十八日。 郑瀁
在龙安之任所。忽闻我公伯言长之以二月廿八日。而观化于岭东之襄阳侨居。设位东望。号哭而恸。仍患剧疾逾月 (第 426L 页)
 是月。尤斋先生为文遣子祭之。○童土尹公(舜举)为挽诗。○逊愚堂洪公(锡)及美村尹公(宣举)。并操文来哭。

己酉五月。墓表成。 尤斋先生撰。
甲戌。墓志成。 南溪先生撰。
乙亥(肃宗大王二十年)
特赠吏曹参议。 夫人李氏旌 闾。
教书曰。乱兵之中。甘心自刎。轻生取义。如是凛然。宜有显褒之典。以示激励之意。特 赠天曹事承 传。
 政院(承旨金盛迪)启略曰。故掌令臣 郑瀁。
当丙子乱。与其兄故县监(洙)及家属入江都云云。故县监郑洙之夺鞭扑贼。其妻禹氏之以身翼夫。一时并节于锋 (第 455H 页)
镝之下。其祸变之惨。忠节之烈。有足令人感动。故掌令 郑瀁
夫妻及郑㵢之妻徐氏。虽幸免死于乱兵之中。而甘心自刎。矢不受辱。轻生取义之节。如是凛然。真所谓死者复生 (第 455H 页)
。生者无愧。 郑瀁
志操言论。曾已表著于世。至授台宪之职。独其遇难殉节之事。未蒙彰树。殊为欠典。李氏裹疮饮血。随机运智。 (第 455H 页)
终得救济其夫事迹。尤为奇特。徐氏之短刀随身。首先自刎。殉节义之心。素定于内者。据此可知云云。
批曰。一门五节。特为嘉尚。郑洙, 郑瀁。
并赠吏曹参议。 …… (第 455H 页)
 加 赠吏曹判书兼成均祭酒。
教书曰。隐居自靖。洁己安仁。秉春秋之大义。树风声

于百代。宜有显褒之典。以寓激感之举。超赠正卿事承 传。
 右议政赵斗淳启曰。年前因岭南儒生李秉瑀等疏请。 赠吏参沈长世。 赠吏议 郑瀁,
姜恰。 赠吏参洪锡。志节迈往之实。并施易名之典事。有令庙堂禀处之 批旨矣。此四臣。与 赠吏判介节公臣 (第 456H 页)
壑。杳然高风。寥天一鹤。原乎理义。学宗考亭。窈彼月林。昭兹隧铭。
尊周录陪臣传 郑瀁
字晏叔。 万历戊午。中进士。丙子。值入江都。遇虏自刎不殊。乱定。居岭东之三陟。寻拜童蒙教官。瀁自以世 …… (第 472H 页)
岩深谷之中。臣等所居之太白山。有守义五臣焉。即故 赠吏参臣沈长世, 赠吏判介节公臣洪宇定, 赠吏议臣 郑瀁,
 赠吏议臣姜恰, 赠吏参臣洪锡是已。盖此五臣。俱以簪缨世家。慷慨时事。惠好携手。结社深山。以无负其素 …… (第 473H 页)
不乐仕进。尝守荥川。闻四老之登楼长啸。则即日解绂。浩然同归。分山筑室。扁以觉今。以寓夫悟往追来之意。 郑瀁
资禀峻整。孝友自性。丙子避兵江都。遇贼刺颈。幸以得苏。则遂挈家入岭东三陟。采拾为生。始除教官勉赴。以 …… (第 473H 页)
。隐遁不污则同。守义自靖则同。同隐一山之中。同编尊周之录。而乃朝家褒奖之典。不无显晦之差殊。洪宇定, 郑瀁。
或因筵臣之陈奏。或因子孙之上言。次第 貤赠。越在 纯庙丙子。多士陈吁。百年未遑之事。始举于旧甲之重回 …… (第 474H 页)
等兹敢千里裹足。相率呼吁于 黈纩之下。伏乞 圣明亟命有司之臣。以 先朝所已施于洪宇定者。特许沈长世, 郑瀁,
姜恰,洪锡加 赠易名之典。以敦民彝。以裨世教。士林幸甚。 国家幸甚。臣等无任云云。
峤南儒生呈本道巡 …… (第 474L 页)
先生锡,故杜谷洪先生宇定,故抱翁 郑先生瀁。
俱以簪缨华阀京洛世家。后先来隐于一山之中。寤叹风泉。徜徉水石。超乎氛秽之外。爝然尘垢之不染。则世之尚 (第 475H 页)
曰苟非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是知 上意深知公而久抑公。所以为霜雪之教也。公在湖南。以金沟县令尹舜举, 郑瀁
不任职连黜之。二人者皆有廉名时誉。拟用为南台。郑又是公素交。以此议公者已多。及在湖西。宋时焘为道内邑 (第 202L 页)
必正衣带见之。及门之士。有掌令 郑瀁。
进善申硕蕃等。知名于世。及其病亟。子弟迎医。公止之曰以尼父之圣晦翁之贤。寿不过七十馀。吾无其德。希过 (第 242H 页)
俗不同。反有难晓者。此解之所以作也。旧本初出于先正臣李滉门人所记。而随手劄录。实欠精粹。向者故掌令臣 郑瀁。
就汉语集览中。拈出如干语。以补前录之未备者。然其书不出一人之手。故或前后重复。或同异牴牾。我 殿下命 (第 110L 页)
 
(名锡。号逊愚。南阳人。领议政暹曾孙。师事清阴金先生。丁丑以后。慨然有蹈海之志。送入太白山。与姜洽, 郑瀁,
洪宇定,沈长世为友。世称太白五贤。 孝庙己亥。先生秉铨。请待以不次。拟水部郎。移宗簿主簿。至司御。  (第 505L 页)
 一。永庆临死。谓同系者尹光启曰。吾无罪犯。只与

成某绝交。至于此极云云。(仁弘所撰永庆行状中。只有朝士湖南尹光启,生员朴士吉等同系。备录终始云云。而无吾无罪犯等语。更加参考而定之如何。)
 混定编录中己丑庚寅辛卯三年事。似多有失实处。龙安倅 郑瀁
甫家。有当时朝报誊本。极为明备。取而考较之。则可验其虚实矣。李泼乙酉秋诋斥两贤启辞。不载于混定录中。 (第 138L 页)